有關基隆市要形成都會或進行大區域改變,張通榮說,基隆市未來的走向仍要以民意為依歸。 MyGoNews房地產新聞 趨勢報導
有關基隆市要形成都會或進行大區域改變,張通榮說,基隆市未來的走向仍要以民意為依歸。
新聞摘要
  • 有關基隆市要形成都會或進行大區域改變,張通榮說,基隆市未來的走向仍要以民意為依歸。
【MyGoNews方暮晨/綜合報導】基隆市議會民進黨團2012年11月」20日在聯合總質詢時,關切縣市合併等問題,張通榮市長答詢時指出,他贊成以「大都會」的方式,在經過詳盡規劃後,在保留「基隆市」的前提下來合併,否則若是縣市合併後造成行政單位或民意機構減少,對市民權益或城市發展都不利。
 
基隆市議員指出,基隆的預算規模與財政狀況在23縣市中應該算是中等,負債比率遠低於大部分縣市,市民平均分配預算比新北市多近1萬元,還有國際大港及規模小而美的工業區,一旦合併後從獨立的行政單位,變成基隆區的話,不論是併入新北市或台北市,對市民而言都不是好事。
 
基隆市議員建議市長,要好好思考基隆的未來,不用奢望中央政府拿錢來,目前中央政府已負債累累,比破產的希臘負債更多,他還建議市府拿出魄力以「封港」等方式來爭取港工捐,海科館轉運站快點做好,才能吸引人潮,基隆未來才有發展。內政部2009年6月召開改制審查委員會,通過台北縣升格為新北市,並附帶決議「朝北北基合併方向發展」,雖然內政部長李鴻源表示因時空變遷,北北基合併促成不易,但新北市升格後,基隆市發展不易,財政規劃也對基隆市不利,因此建議先向新北市靠攏,日後比較容易達成北北基合併方案。
 
基隆市議員指出,根據財政部最新頒佈的中央統籌分配款分配辦法,5都將分走61%的預算,省轄市及縣轄市分配24%,第三階的縣市分配9%,日後基隆市必須與其他縣市爭24%的總預算。針對縣市合併,基隆市府提出的報告有三個重點,包括納入周邊的6鄉鎮擴大行政區、要求中央補助商港建設費損失及市港合一等。
 
張通榮說,基隆市每天有8萬通勤族到新北市及台北市工作,李鴻源部長也說合併案要由下往上,基隆港轉型正由港務分公司與交通部航港局研商,在西岸碼頭推動都更及海港大樓新風貌等,基隆市府都有參與,至於轉型規劃案並未知會地方政府,基隆市府會立即與內政部及交通部接洽瞭解。

張通榮說,中央政府在2007年的國土重劃,計畫將6鄉鎮併入基隆,但後來因種種因素並未施行,現行的財政劃分法很不公平,身為國際港口的基隆港每年上繳千億稅收,若基隆市納入萬里、瑞芳等6鄉鎮進行重新規劃,並分別建設空港及深水港,對於觀光發展及大型貨櫃進出都有幫助。有關基隆市要形成都會或進行大區域改變,他還是主張透過公投的方式,交由全民來作最後決定,他認為議員的見解及分析很透徹,但基隆市未來的走向仍要以民意為依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