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光:打造台灣經濟發展新模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與創新 MyGoNews房地產新聞 市場快訊
李世光:打造台灣經濟發展新模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與創新
新聞摘要
  • 李世光:打造台灣經濟發展新模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與創新
【MyGoNews方暮晨/綜合報導】經濟部李世光部長2016年5月25日舉行上任後首次記者會,提出四大施政主軸、八大重點;李部長表示,未來經濟部最重要的三項任務,就是「產業、產業、產業」,也就是推動台灣產業轉型、產業升級及產業創新。
 
李世光首先指出,目前台灣出口不振,內需熄火,經濟缺乏動能,經濟部未來施政的核心願景,就是蔡英文總統一再強調的經濟發展新模式,以創新、就業、分配,推動台灣經濟結構轉型與永續發展,必須將「效率驅動」轉換為「創新驅動」,並推動經濟、環境和社會的均衡發展,讓經濟發展的成果與全民共享。
 
一、推動產業創新
(一)產業創新研發:產業轉型必須將製造業及服務業向上提升,經濟部將推動綠色能源科技創新產業、國防產業、亞洲矽谷計畫、亞太生技醫藥研發產業、智慧機械創新產業、石化業轉型與循環經濟及新農業等產業創新研發計畫。其中五大創新基地,並不是單純把製造業一起拉到某個地方,而是要把這五地方看作是試煉場域,結合資金、技術、土地,讓製造業與服務業先行試煉,以下游的發展來牽引整個產業鏈。未來將再配合引進外資與技術,擴大市場與需求,整個推動架構中地方政府是合作夥伴,也具有強烈之意願。
 
(二)創新創業育成:台灣的超額儲蓄很多,但缺乏好的實體投資標的,為了結合資金、技術及產業,我們鼓勵Discovery Project,強調連結與媒合,幫助創業者找到更多外部資源,並打造最能夠支持創業的資本市場及亞洲青年創新IPO中心。
 
(三)扶植中小企業:在創新、國際行銷、資金取得等方面提供中小企業協助,並強化產學研合作,讓大學與研發法人成為中小企業與地方產業研發或人才技術的後盾。
 
二、永續的能源與資源管理
 
(一)啟動能源轉型與電業改革:民意非常清楚選擇了2025非核家園之目標,在這個明確的目標下,經濟部將全力以赴開發綠色新能源,使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占總發電量達20%,並加速興建第三座天然氣接收站,降低現有火力電廠污染,讓再生能源轉進電力供應系統,同時完成電業法修法,提供能源轉型所需的市場結構與法制基礎。
 
(二)加強水資源經營管理與防汛整備:林院長提到若未能保障民眾生命及財產安全,將是政府的恥辱,因此,我們將加強河川防洪體系、推動聯合防災救災機制等,完善防汛整備與防災管理。另外將發展海水淡化、再生水等,建立多元且永續的供水系統,並推動節水省水、提升水資源調度能力、強化水庫清淤更新等,進行有效管理與彈性調度。
 
三、拓展經貿布局
 
我們不只是要銷售產品到國際市場,而是要互惠地技術溝通及資金與貨品流動,各發展階段的國家都有可互相學習、推動與落實產業經濟之結構。為提升對外經貿格局與多元性,具體作法包括:推動全方位的經貿關係,強化新興市場拓銷,告別以往過於依賴單一市場現象;積極參與多邊及雙邊經濟合作及自由貿易談判,推動加入TPP與RCEP等區域協定;推動新南向政策,及強化與產業技術先進國家的連結度。
 
四、塑造優質經營環境
 
(一)改善投資環境:要支援經貿布局的拓展,投資環境必須改進。經濟部將推動行政改革,掃除投資與經營障礙;建立健康透明的政商關係,打造公平的產業發展環境;重大政策變革或複雜議題,將加強與各界溝通討論;統整調度水、電、土地、人力與人才等資源;健全招商架構,並遵從國際規範、簡化投資程序,以增進投資者信心。
 
(二)革新法規制度:檢討不合時宜的法規,建立以創新、研發、服務、知識為導向的法規制度,以促進產業投資、研發與人才培育;推動公司法修正,籌組涵蓋產官學研的修法委員會,也會透過網路工具,傾聽企業及人民的聲音,建立更多元、彈性、簡便、有效且明確的公司治理架構。
 
李世光表示,台灣的經濟結構與發展模式已經到了必須改變的時刻,經濟部有決心、有規劃,更有溝通能力。上述的施政策略,將透過多元管道聆聽各界的聲音,政策形成過程也會一開始就邀請相關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一起討論,在深入了解與審慎評估後,訂出可行的方案;此外,推動過程中,並將透過院層級跨部會政策協調平台,強化政策的溝通與協調。未來,經濟部將展現執行力,在整個行政團隊的合作下,落實經濟發展新模式,實現台灣的產業轉型、產業升級與產業創新,使台灣經濟進一步往前走。
 
李世光最後提及,2002年他到美國參加一個全球科技會議時,美國商業部長在會中定義「創新」(innovation)和「發明」(invention)的不同,「發明」是將資源或金錢變成知識,「創新」則是把知識變成金錢或資源,兩者應該是正向循環,讓整個結構能產生更多資源和知識;14年過去了,美國商業部長這段話仍讓他記憶猶新,未來經濟部也要以此為目標,讓產官學研之間,能夠有正向循環,讓經濟部推動的政策,能夠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