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燦:打通前後站、融合都會區,推動桃園都市發展的百年建設 MyGoNews房地產新聞 區域情報
鄭文燦:打通前後站、融合都會區,推動桃園都市發展的百年建設
新聞摘要
  • 鄭文燦:打通前後站、融合都會區,推動桃園都市發展的百年建設
【MyGoNews林湘慈/綜合報導】國家發展委員會於2017年1月18日召開「台鐵都會區捷運化桃園段地下化計畫(簡稱桃園鐵路地下化)」審查會議,桃園市長鄭文燦親自率領市府團隊出席,「台鐵都會區捷運化桃園段高架化建設計畫改採地下化可行性研究報告」,地下化方案正式審查通過。
 
鄭文燦於會後偕同桃園市籍立法委員鄭寶清、鄭運鵬召開記者會對外說明,鄭市長表示,18日國發會審議桃園鐵路地下化方案可行性報告正式定案,核定後由交通部主導後續綜合規劃。這個計畫從新北市鳳鳴站開始,到桃園市平鎮站,全長約17.95公里,其中包括桃園、內壢及中壢等3個原有車站,並增設新北鳳鳴、桃園中路、永豐、中原、平鎮等5個通勤站。鐵路地下化打通前後站、融合南北區,讓中壢與桃園結合成為一個完整的都市,也可把鐵路噪音及空間阻隔等因素徹底消除,地下化將消除20個平交道、8座陸橋、8處地下道,讓桃園的都市發展獲得嶄新的起點。
 
鄭文燦指出,桃園鐵路地下化爭取時程相當漫長,2009年朱立倫縣長時期決定採用高架化,但當時規劃50米林蔭大道,預估拆遷民宅達4,000戶,用地取得非常困難,也不符合都市發展及民意方向,因此,高架化加上林蔭大道根本推不動。新市府上任後,決定改採地下化方案,鐵路地下化可行性報告2016年11月9日經交通部審查通過,進入國發會審議,並獲國發會審查通過。
 
鄭文燦說,鐵路地下化是桃園都市發展的百年建設,該計畫從新北市鳳鳴段開始,到桃園平鎮段,整個鐵路地下化沿線經過的地方,都是桃園的人口密集地帶。桃園市人口數約214萬人,其中約153萬人聚集在鐵路沿線的都會區。其中,桃園火車站會與綠線、棕線接軌,桃園站將成為一個猶如「新板特區」的「桃園新站」,市府會採都市更新及聯合開發的方式,與台鐵局共同創造一個全新風貌的桃園新站。事實上,桃園站也是全國旅運量僅次於台北站的第二大站,相信未來會展現不同的面貌。另外,鄭市長也說,中壢火車站會與機場捷運A23站共構,未來也是非常重要的交通樞紐。
 
鄭文燦強調,鐵路地下化後,北北桃之間多了一條方便進步的綠色運輸系統,它具有人口疏散的效果;市府會在鐵路地下化的車站附近預留社會住宅用地,讓更多年輕人在桃園宜居宜業,實現居住正義。此外,鐵路地下化對桃園市內交通也具有很大的影響,桃園到平鎮將近20公里、寬25米的林蔭大道,可以解決台1線縱貫線的塞車問題,也會紓解桃園中壢間高速公路的塞車問題,鐵路地下化具有顯著的外部效益。因此,基於成本效益分析、民意的期待、都市發展的需求、身為國家大門的地位及全台發展最快、產業投資最多的城市等優勢,桃園鐵路地下化計畫非常有價值。
 
鄭文燦說,技術問題細部規劃,及聯合開發的財務,都會在綜合規劃中,由桃園市政府與台鐵再行協商,希望創造市府與台鐵雙贏的局面,也能讓北北桃「首都生活圈」增添一條綠色鐵路運輸。市府未來會配合桃園、內壢、中壢等3大站的更新,以及市內包括中路、永豐、中原、平鎮等4個通勤站的設置,讓車站成為都市人口及商業聚集的地方,也讓桃園市成為不分南北及前後站的阻隔的完整都市。
 
有關經費分擔比例部分,鄭文燦指出,該計畫總經費約964.09億元(包括新北市鳳鳴段62.36億元),分攤比例按交通部審核通過的版本,中央分擔490.42億元,桃園市政府編列229.63億元(包括用地費、機捷延伸至中壢車站降挖增加費用),自償性經費為181.68億元,則將由軌道基金支應,但分攤比例最終仍必須由行政院核定,市府會與行政院進行溝通。
 
鄭文燦也特別感謝行政院的支持,以及桃園市籍的鄭寶清、鄭運鵬、陳賴素美、趙正宇、陳學聖及呂玉玲等6位立法委員對鐵路地下化的關心,尤其鄭寶清、鄭運鵬及趙正宇等3為委員都是立法院交通委員會的委員,積極推動鐵路地下化,完成地方期待與國家建設,讓桃園的百年建設拍板定案。
 
立法委員鄭寶清表示,桃園鐵路地下化可以創造就業機會,繁榮經濟,雖增加約600億元建設經費,卻可獲得3,000億元收益,「用小錢博大錢」創造更多效益,是台灣建設的典範。桃園鐵路改採地下化,為桃園帶來許多效益,包括站體開發、讓桃園都市發展不因鐵路分割受到局限、降低鐵路沿線噪音等,並創造20公里林蔭大道,為桃園市景觀最佳示範。桃園鐵路地下化是帶動國家經濟發展的助力,希望後續建設能夠加快加速,桃園將會大幅改變。
 
立法委員鄭運鵬表示,2年前鄭市長上任後就力推鐵路地下化,經過2年的努力,國發會終於審查通過「台鐵都會區捷運化桃園段高架化建設計畫改採地下化可行性研究報告」。桃園鐵路地下化後所帶來的效益,將不亞於台北市市民大道的效益,計畫內容可以看到桃園的人口政策、產業政策、都市規劃等,十分具有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