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2月逢年節月縮4成,韓流加持高雄1.2月交易年增1成 MyGoNews房地產新聞 市場快訊
六都2月逢年節月縮4成,韓流加持高雄1.2月交易年增1成
新聞摘要
  • 六都2月逢年節月縮4成,韓流加持高雄1.2月交易年增1成
【MyGoNews蕭又安/綜合報導】六都地政局公布2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2019年受2月上旬春節9天連假影響,加上實際工作天數不多,六都2月整體約下滑4成,總計1.18萬棟,但若與2018年2月相比,雙北市、台中市、高雄市皆呈現正成長,至於相比2019年與2018年1、2月移轉累計,高雄市正成長1成最亮眼,其他各都皆與2018年同期相差不遠,呈現平盤態勢,高雄市表現相對亮眼,明顯因選後韓流效應持續帶動購屋熱潮,六都整體2月雖處淡季,不過,3月將邁入上半年的旺季,有機會衝高上半年房市交易量,下半年是總統大選前哨戰,房市恐轉觀望,但若有利多、稅制調整等政策議題釋出,房市交易量能仍可望放大成長。
 
2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出爐,相較上月,六都2月淡季整體下滑約4成,雙北月縮超過3成,台北市1423棟,相較上月2293棟,月縮38%,新北市3214棟,月下滑34%,桃園以南都會皆縮減逾4成,桃園市僅交易1769棟、台中市交易2222棟,兩都皆月衰退超過42%,台南市交易1200棟、高雄市1977棟,皆月縮約44%;但若相比2018年2月,以新北市、台中市成長逾1成最多,新北市年增16%、台中市年增10%,台北市年增約6%、高雄市也增近5%,反觀桃園市年縮8.4%、台南市則下滑逾11%。
 
東森房屋研究中心經理于靜芳表示,由於2月適逢農曆年節,向來是交易最淡的月份,2019年受農曆春節9天連假影響,加上實際工作天數不多,相較上月因有過年封關前的噴發量體,相對六都2月整體約下滑4成,其中,新北市因剛性買盤需求高,仍有部分交屋潮及成屋交易移轉支撐,月縮34%、年增16%相對亮眼,以板橋區604棟、淡水區466棟、新莊區332棟最熱,板橋區有「江翠ONE」大量交屋374棟、「湛然幸福時光」交屋112棟最多,淡水有「海洋都心II」36棟、「吉美雲品」25棟,新莊則有「和耀民安讚」移轉89棟。
 
東森房屋研究中心經理于靜芳表示,高雄市2019年移轉表現相對亮眼,房仲、建案看屋人潮皆增2~3成
于靜芳指出,雖然六都月縮4成,但若與2018年2月相比,包括新北市、台中市、台北市、高雄市皆呈現正成長,除新北市年增16%,台中市年增也逾1成,以西屯區557棟、北屯區275棟最熱,太平區、南屯區、北區皆交易逾150棟,台中市近年有台商回流台中科學園區、台74線通車等建設議題激勵,人口紅利逐年上升,交易量能持續攀升,而雙北市因近3年房價修正,自住客、高資產族群回籠一般住宅與豪宅市場,推升交易呈現正成長,北市2月以中山區181棟、內湖區171棟最多,高雄市則明顯因選後新市長韓國瑜「韓流效應」持續加持1、2月購屋熱潮,也帶動南漂置產詢問度大幅增加,本月集中三民區245棟、楠梓227棟、鳳山區225棟最多。
 
不過,若總計2019年1、2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3.15萬棟,與2018年1、2月總計量相比正成長3%,相比2016年不到2.8萬棟,更大增13%,其中,高雄市2019年1、2月合計5496棟,相較2018年同期4996棟,高雄市正成長1成最亮眼,新北市總計也破8千棟,共計8086棟,也年增約5%,至於北市、桃園、台中、台南市四都買氣,則與2018年同期大致維持平盤,增減皆不到1%。
 
于靜芳分析,高雄市2019年移轉表現相對亮眼,其實觀察選後12月買氣早已陸續出籠,房仲、建案看屋人潮皆增2~3成,雖2018年12月未立即反映移轉表現,但買盤遞延發酵,加上登記移轉需要時間,故反而推升2019年1月時移轉量一舉大增至3519棟,創下3年來單月新高紀錄,2月雖因淡季轉弱,不過,1、2月總計量仍年增1成,為六都表現最佳,顯見高雄市在九合一選舉落幕後,新市長韓國瑜「韓流」帶動南漂置產族、企業詢問度大幅增加,也因房價相對北部親民,吸引許多北部置產型買方出手,近期南台灣中小坪數住宅與店面交易熱絡。
 
 
觀察新北市1、2月總計年增5%、北市略增0.8%,皆是正面指標,于靜芳也指出,主要雙北市在近2~3年價格修正後,買氣回升不少,包括2018年雙北整年交易量皆較2017年增約1成,新北市剛性買盤需求大,無論成屋交易、交屋潮持續支撐移轉量能,台北市有自住客、高資產族群回籠一般住宅與豪宅市場,加上危老都更話題,交易緩步回溫;六都整體2月雖處淡季,不過,3月將邁入上半年的傳統購屋旺季,受惠台商回流、科技廠等大型企業進駐的激勵,估計年後房市將再出現一波推升,皆有機會衝高上半年整體房市、土地交易量,唯自住市場下,價格波動不大,價格多持平或緩修正,住宅需求量大區域,目前屋主價格多有堅持,下半年是總統大選前哨戰,房市恐轉觀望,但若有利多、稅制調整等政策議題釋出,房市量能仍可望放大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