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濕地廊道系統高市府年前舉辦座談會 MyGoNews房地產新聞 區域情報
建構濕地廊道系統高市府年前舉辦座談會
新聞摘要
  • 建構濕地廊道系統高市府年前舉辦座談會
【MyGoNews林湘慈/綜合報導】在全球面對極端氣候變遷的氛圍之下,有大地之腎美稱的濕地保護、復育與自然生態的維繫,是當前國內外十分關注的議題。為持續推動及規劃整體濕地廊道,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提出濕地生態廊道串組在地人文之策略,訂於2018年2月7日(三)、9日(五)及13日(二)分別於大樹人工濕地、援中港濕地及洲仔濕地舉辦「高雄市濕地廊道規劃暨明智利用策略座談會」,與專家學者、相關地方機構及保育團體探討高雄市濕地廊道未來的發展,並讓民眾了解濕地保育法的明智利用策略。
 
工務局長趙建喬表示,為確保濕地天然滯洪等功能,維護生物多樣性,促進濕地生態保育及明智利用,高雄市遵循拉姆薩國際濕地公約的核心精神,在2003年開始以濕地廊道的概念,由北邊至南串聯共計21處濕地,包括3處國家級重要濕地、9處地方級重要濕地,以及9處未來有生態發展可能性的其他濕地,十多年來積極與保育團體合作,促成多個濕地的建置與復育,而形成現今高雄的濕地廊道;工務局此次提出的串組策略中,除了考慮人文聚落外,更再增加了藍綠帶的整合規劃。
 
工務局表示,此次座談會邀請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與高雄大學進行專題引言,講述目前濕地保育法與明智利用的概念,使大家更加了解濕地保育法之核心概念與運作方式,之後由國內濕地專家學者國立中山大學張學文教授、張揚祺教授、楊磊教授、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丁澈士教授、真理大學莊孟憲講師、國立成功大學水科技中心邱郁文副研究員等,就高雄市濕地廊道目前的狀況,及以自身專業、經驗及心得,共同探討高雄市濕地廊道未來的發展方向,提出對高雄濕地廊道的整體性規劃的看法,以集思廣益提出濕地保育法之核心-明智利用的價值,以呈現濕地多元的發展功能。
 
工務局進一步指出,高雄市的濕地廊道,目前是集結該局養工處、農業局、水利局、觀光局等跨部門、跨領域之方式管理,並藉此推動高雄市濕地廊道網絡,透過濕地復育再生之過程,讓大自然重回高雄並延伸至廊道系統中,以提昇高雄市的生物多樣性,且因應明智利用的必要性,提出整體濕地廊道規劃,可讓高雄市濕地不僅為生態保育的保護區,而是提供民眾可親近性高、兼具氣候調節、生態保育與環境教育功能,且成為永續經營發展的互動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