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建築基地雨水貯集滯洪改善都市淹水風險 邁向海綿城市(圖:桃園市政府) MyGoNews房地產新聞 區域情報
桃園市建築基地雨水貯集滯洪改善都市淹水風險 邁向海綿城市(圖:桃園市政府)
新聞摘要
  • 桃園市建築基地雨水貯集滯洪改善都市淹水風險 邁向海綿城市
【MyGoNews林湘慈/綜合報導】桃園市政府為健全都市雨水下水道系統,逐年編列市府預算並積極爭取內政部營建署「流域綜合治理計畫」及「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補助經費辦理雨水下水道建設及普查作業,截至2018年底雨水下水道建設總長度已達到396公里,實施率達74.7%。
 
桃園市都市計畫區內雨水下水道規劃設計採用2~5年一次再現期的降雨強度,近年因氣候變遷及土地開發高度都市化影響,極端降雨事件經常造成都市積淹水威脅,桃園市2019年9月26日發布「桃園市建築基地開發排入雨水下水道逕流量標準」針對桃園市各都市計畫區建築基地開發一定規模之案件,要求開發單位必須共同分攤雨水貯留責任,藉以提高都市計畫區內雨水下水道防洪保護標準至20年一次再現期的降雨強度。
 
桃園市建築基地雨水貯集滯洪改善都市淹水風險 邁向海綿城市(圖:桃園市政府)
 
建築基地開發原即須依據「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4-3條規定設置雨水貯集滯洪設施,每平方公尺應貯集體積零點零四五立方公尺;桃園市公布「桃園市建築基地開發逕流量標準」及「桃園市雨水下水道相關設施審查及查驗要點」後,將提高建築基地最小貯集滯洪量為每平方公尺應貯集零點零五一立方公尺,另為徹底落實查驗及維護管理之機制,使雨水貯集滯洪設施可於後續持續正常發揮功能,已一併增加相關查驗管理措施,而排水計畫審查可於申請建築執照前提出同步進行,並不會造成建築開發時程延遲,更可因為水務局委託專業審查單位對相關建築基地排水提供專業審查意見,進一步避免建築開發可能產生建築週邊積淹水問題,同時保障整個地區性防洪安全。
 
桃園市政府水務局劉振宇局長表示,既有民生管線致使道路下方空間有限而工程財源籌措日益困難,雨水下水道已無法隨著氣候變遷持續擴大雨水下水道排水容量,爰應依經濟部水利署所提出「出流管制」政策,要求建築開發者必須共同分攤雨水貯留責任,讓建築物提升透水、保水及滯洪能力,藉由公私合作逐步邁向海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