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摘要
  • 張安平七年布局低碳與國際化,強震受創大陸低迷無礙台泥四月營收,持續獲利
張安平當選台泥董事長,邁入第三屆,並與新任董事在門口合影(圖/台灣水泥) MyGoNews房地產新聞 市場快訊
張安平當選台泥董事長,邁入第三屆,並與新任董事在門口合影(圖/台灣水泥)

【MyGoNews蕭又安/綜合報導】台泥股東會2024年5月21日召開股東會選任董事,並在隨後董事會中推舉張安平續任台泥董事長。2017年張安平臨危受命時,台泥旗下雖有16家主要子公司,但皆已服務台泥兩岸水泥事業為主;2024年張安平進入第三屆任期,台泥已迅速發展成有27家主要子公司,跨足11種產業,員工多元達47種國籍的控股公司;且目前台泥市值較2017年成長95%。對於領軍台泥7年低碳轉型,張安平以「我們走在對的道路上,而且我們絕不孤獨」自許,並強調「減碳與經濟發展絕對可以並行」。而他的前瞻眼光,也正好展現在台泥4月營收持續獲利的表現上,4月初台泥位於花蓮和平的水泥廠、礦區、和平電廠及和平港同時遭受重創,大陸廣東水泥廠遭逢大雨,但4月合併營收仍能穩住繳出正向成績單,張安平表示:「我們自結的數字是賺錢的,雖然說最終多少錢還是要會計師做驗算。就是說當我們以往的主力產業無法生產,而且在虧本的情形下,其他新投入的產業可以把我們的營業額跟利潤撐起來。
 
台泥股東會現場踴躍提問,張安平形容像是「考試日」。張安平看2024年包括土葡及非洲的水泥市場都是樂觀的,他認為可以給予台泥合理的報酬。張安平表示土耳其水泥需求量相對高,因為有地震完的重建需求,法律要求太老建築必須拆掉都更。OYAK是土耳其水泥業最賺錢的,跟第二家差了接近10%。有股東關心大陸水泥市場,張安平表示,「全世界水泥的消費都是跟GDP的成長形成一個相當大的正比,然後到一個地步以後GDP可能繼續生長,可是水泥消費量會達成平台期,到平台期的某一個時段以後就會下降,然後達到谷底再上來,可能永遠上不了最高點,但是水泥是一個必需品,所以說不可能沒有這個產業。大陸現在還沒有碳費,我們認為當碳費出來的時候,我們產品會增加競爭力,但這並不表示我們不停窯、不關廠。今年基本上可以說是沒機會可以從大陸市場賺錢,但我們還是會繼續經營大陸市場,會停掉一些窯,甚至有些廠覺得沒有未來性,條件不夠好會關掉,這是在未來的12到18個月會做的事情。」
 
有股東關切台泥在三元鋰電池的投入,張安平表示:「電池跟半導體一樣,所有製程都要自己開發出來,包括使用AI改善製程,是非常辛苦的產業。現在全球許多電池公司都是台泥旗下電池品牌Molicel十倍二十倍百倍的規模,而Molicel的電池價格幾乎是大陸的2.5倍,因為客戶和Molicel電池特性可以讓我們選擇最好的user,5月份Molicel營收開始打平,6月份賺錢但數字不是太大。」張安平也希望股東們理解電池是一個需要投入研發的產業,他強調:「Molicel小港廠建廠可以說是創紀錄的快,可是要把良率拉高需要時間,小港廠大小大約9萬平方公尺,從破土到出貨21個月,這個有延遲嗎?許多同仁24小時投注心血。台灣需要新的產業,電池就是一個,各位知道特斯拉多久沒賺錢嗎?護國神山一開始很多年也沒賺錢、許多錢包括國家投下去讓他出來。現在世界上最先進的空中垂直起降機eVTOL一半以上是用台泥的Molicel電池,許多超跑也都是使用我們的電池,甚至下一代產品也是使用我們的。全世界目前能夠生產電池的只剩大陸日本韓國及台灣,日韓一半以上電池是在大陸製造的,現在Molicel電池100%非大陸生產。」
 
對於水泥儲能櫃EnergyArk的未來發展,張安平透露目前有開始開發歐洲市場和中國大陸市場,已經收到來自法國、義大利、葡萄牙、荷蘭要求報價的需求。他認為真正要發展需要在當地設廠,6月他會到葡萄牙看一下位置,大陸也可能衍生出一個儲能櫃裝配工廠。被問及在歐洲併購的NHOA發展是否如計畫,張安平指出能源業絕對不是當年投資當年回本,全世界包括台灣所有充電站也沒有一個賺錢。台泥總經理程耀輝則說明,2023年NHOA合併營收是歐元2.73億元,成長65%,相較2021年成長8.26倍,都比計畫中還更好。2024Q1上線建置中的儲能超過2GWh ,Atlante 4711站點,獲得歐盟7300萬元獎勵補貼,都是對經營團隊的認可。程耀輝強調「全球能源轉型對儲能充電站需求很殷切,我們將結合水泥儲能櫃,以及台泥儲能團隊在台灣累積的電力交易經驗,跟NHOA、Atlante 一起合作開發歐洲市場。」張安平在今天股東提問過程中也有感而發;台泥以前是個傳統產業,問題是傳統產業需要做研發嗎?過去20年不大需要,未來勢必需要,低碳產品不做研發也出不來,2050年淨零,到2030要減碳三成。研發過程中間是不會賺錢的,沒有人可以擔保研發成功,但這種研發要做不要做,是不是可以拿公司賺錢的一部份來做研發,我們用小的錢來看未來往前走。走這條路是辛苦但不孤單,我能理解必須發股利,但管理團隊也必須要給公司未來一個可能性,而不是什麼都不做只談錢。
 
針對股東關心台泥是否今年會繼續發行GDR?台泥總經理程耀輝表示,GDR是台灣所有上市公司為長遠發展所仰賴的重要國際籌資工具,他指出2022、2023台灣所有上市公司用GDR籌措分別21億和12億美元,2024年第一季目前為止已經透過GDR發行14億美元,據說還有40億美元計畫正在進行當中。GDR的發行以過去的經驗,平均折價7.3%,較國內現金增資平均折價15-20%,對原股東的稀釋是可以掌握的。2023年到2024年台泥陸續獲得全球評級機構Fitch首次評等BBB-,展望穩定國際投資等級、中華信評給台泥的資金流動性調升為「極穩健「,因此此次股東會通過國內及國際資本市場籌資,我們會慎重考慮綜合因素,審慎評估,經董事會核准以後公告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