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度升息,投資市場面臨考驗,土地交易量續縮,下半年現出脫潮。 MyGoNews房地產新聞 市場快訊
央行再度升息,投資市場面臨考驗,土地交易量續縮,下半年現出脫潮。

【MyGoNews蕭又安/綜合報導】戴德梁行2023年3月30日指出,辦公大樓市場於本季迎來玉山銀行敦北第二總部大樓,帶來約8,700坪之新供給,為全棟自用。本季整體空置率為4.2%,呈現持平。各區互有消長,然變動幅度均不大,以西區下降1個百分點為最多,敦南區下降0.8個百分點次之。隨4月國內疫情爆發,租賃需求相對冷淡,多持觀望態度,租賃個案以小面積為主。
 
受疫情升溫影響,租賃需求暫緩,本季辦公大樓租金呈現持平。全市平均租金維持在每月每坪新台幣2,620元,以信義區每月每坪新台幣3,220元為最高,敦南區每月每坪新台幣2,420元次之。
 
在本土疫情陰霾下,外商公司辦公室租賃評估暫緩。然因應疫情,企業啟動備援辦公計畫,機動承租共享辦公室。步入後疫情時代,加上新創公司崛起,共享辦公室將持續蔚為潮流。
 
台灣疫情急遽升溫 零售業營收表現呈現兩極
 
4月下旬疫情急遽升溫,致零售業營收表現呈現兩極。累計至2022年4月,綜合商品零售業營業額年增3.1% 。受惠於疫情所帶動的生鮮食品及民生物資需求,超級市場年增13.4%;受限於因疫情升溫所流失的購買人潮,百貨公司營業額僅年增0.2%;便利商店及零售式量販業營業額分別年增1.3%及4.9%。
 
西門商圈空置率創下歷史新高,空置率上升至23.1%,商圈核心漢中街不敵疫情,連鎖彩妝、飾品及飲料店相繼退出。中山南京商圈新增「元大方圓」一樓店面供給,已有銀行進駐,本季空置率微幅上升至9.7%。部分藥妝店及服飾店退出忠孝商圈,由飲料店及鞋店替補,空置率維持16.9%,與上季持平。
 
疫情期間,百貨業者積極改裝既有店鋪、重新規劃櫃位,並加強布局網路通路服務。下半年內需消費市場景氣是否回溫,端視疫情逐步脫離高原期,迎來人潮回流商機。
 
央行再度升息  投資市場面臨考驗
 
本季投資市場交易額為新台幣277億元,較前季驟減19%。買家聚焦辦公大樓及廠辦產品,兩者交易金額達新台幣151.8億元,佔比54.9%,以投資收益為主,包括環泥建設開發及坤慶國際開發以新台幣34.9億元買下統一國際大樓部分辦公樓層,領航家投資以新台幣30.7億元打包長虹豐匯商業科技大樓。此外本季最大筆交易為統一企業基於資產配置營運,斥資新台幣59億元取得統一國際大樓部分商場持分。
 
經歷2023年3月央行升息,投資人出手力道不如2022年,漸有放緩現象,而央行於6月16日再度宣布升息半碼,買家更趨審慎評估房地產資金配置,然賣家如抱持價格的堅持,買賣雙方拉鋸戰將使交易量明顯放緩。
 
土地交易量續縮 下半年現出脫潮
 
根據戴德梁行統計,2022年第二季土地交易量僅新台幣279億元,為近五年單季最低成交量。戴德梁行表示,前次單季土地交易量跌破新台幣300億元是在2017年第二季,當時為新台幣194億元。
 
戴德梁行分析,上半年土地交易量急縮的原因與2016年起連續低迷至2017年第二季那一波有諸多不同,2016的急跌係因政府實施房地合一稅,並大幅調高公告地價與公告現值,房地交易成本及持有成本激增,建商與地主更花了一年半的時間琢磨與適應新政策之影響,因此六個季度之平均交易量僅新台幣218億元。但當時央行利率政策穩定,消費者物價與營建工程物價皆無重大波動。反觀2023年則因國內疫情嚴峻、烏俄戰爭爆發,國際原物料及人工成本雙雙暴漲及央行升息,投資風險大幅提高,再加上2023年是選舉年,地方政府之土地標售將更為謹慎,因此無論需求面與供給面皆呈現濃厚的觀望態度。
 
戴德梁行指出,土地市場歷經2019-2021累積了新台幣9,000億元的交易量,建商獵地的策略是控制營建成本及降低利潤以求得標,三年來土地成本已墊高三成。如今營建成本漲幅亦超過三成,原先設定的低利潤已被高漲的成本嚴重侵蝕,儘管升息會影響購屋能力,但未來的房價並無多少降價空間。戴德梁行預測,下半年中小型建商面對持續升息及營建成本侵蝕利潤的壓力,將陸續出現認賠出脫手中土地的現象,但因土地交易規模都不大,土地交易量縮的戲碼將延續至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