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產交易實價登錄 產、學贊成 官難辦

不動產交易實價登錄 產、學贊成 官難辦

【MyGoNews 林承志/台北報導】奢侈稅上路近2個月,房價最高的首善之都台北市僅課徵到450萬元,讓奢侈稅被批評是1個只有車架,卻沒有輪子的政策,缺乏實價登錄基礎,導致有法難行。政大商學院舉辦不動產實價課徵論壇,邀請產官學參與討論,產業界與學界皆認為不動產交易實價登錄勢在必行,而官方代表則認為現行法例未能配合,執行上有難度。

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財稅系教授黃耀輝表示,台灣房市高漲的主因為過多資金追逐房地產,但無論交易或持有稅制皆不符合比例。以北市木柵2000萬房屋為例,每年房屋稅加地價稅成本不到萬元,比不上一台2000cc汽車,1年所需繳納的牌照稅與燃料稅1.12萬元。

國立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教授彭建文表示,現行的不動產財稅制度造就了市場上的投資行為,廣義來說,幾乎是政策鼓勵資金投入不動產。他指出,1名同事於持有林口房地產僅7個月,轉手後,房價由每坪15萬元上漲到20多萬元,淨賺500多萬。同一時間,另一名同事由南部北上教書,準備1000多萬想買透天厝卻不可得,「不到台北不知道自己窮。」

不動產經紀同業公會理事長李同榮則表示,公會一向贊成不動產交易資訊透明化,但政府不應本末倒置,一昧要求不動產經紀業與地政士執行交易資訊透明化業務。他認為,買賣資訊由買賣行為產生,理所當然應由買賣雙方予以登錄,而不動產相關業者則需負擔監督責任,因此,目前仍躺在立法院的平均地權條例、不動產經紀人管理條例、地政士法需同時修法,讓資訊透明化一次到位。

儘管學界與產業界皆認為不動產交易透明化勢在必行,不過,官方代表則表示,由於台灣不動產稅法採土地、房屋分開課徵,但實價登錄後,房地價格該如何分開計價、持有稅與交易稅該如何區分、金融體系如何配合、是否應計算持有期間的物價指數變動等問題尚有待釐清,短期內恐怕仍難以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