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義志工到東石鄉幫忙補鯛(照片提供:信義房屋) MyGoNews房地產新聞 市場快訊
信義志工到東石鄉幫忙補鯛(照片提供:信義房屋)
新聞摘要
  • 嘉義縣東石鄉是台灣鯛的主要產地之一,卻有鯛魚產銷失衡、價格重挫的問題。
  • 信義房屋志工送愛到東石鄉,第一步就是先陪同社區居民撒下八卦網。
【MyGoNews廖賢龍/台北報導】嘉義縣東石鄉是台灣鯛的主要產地之一,卻有鯛魚產銷失衡、價格重挫的問題,再加上當地外籍配偶逐年增加,除了鋟蚵(挖蚵肉)賺取微薄薪水,還得為家計所苦,為了解決這兩大問題,信義志工到東石鄉,捕抓鯛魚後再和新住民媽媽們一起手作鯛魚鬆販售,不但傳承古老技法,也同時解決當地的困境。
 
信義房屋志工送愛到東石鄉,第一步就是先陪同社區居民撒下八卦網,撈捕魚塭中的台灣鯛,看似簡單的撒網動作,卻蘊涵許多漁民的智慧與技術,許多信義志工試了好幾次才成功,全球資產總經理柯宏安表示,現在才知道一尾台灣鯛要端上桌,需要付出那麼多心血,受大環境影響收獲卻不一定能成正比,這也更加提醒志工們,更應該要堅持信義房屋永續經營的理念、珍惜生活中的所有資源!
 
信義志工做魚鬆(照片提供:信義房屋)
帶著剛捕到的鯛魚回社區,信義志工路上可以看到新住民媽媽踩著高跟鞋鋟蚵,這也是嘉義縣東石鄉的獨特風貌,主要是近年來當地人口結構改變,青年人口外移,平均每11戶就有1名外籍配偶,她們沒有特殊專長、語言不通,鋟蚵是最快、最便利的就業方式,於是年長的鋟蚵工人退休後,接手的幾乎全都是外籍配偶,一天工作7小時賺取微薄薪水。

信義志工在協會指導下帶著新住民媽媽們一起用剛捕來的鯛魚做魚鬆,信義房屋竹科店店長古孟玄表示,魚鬆製作的過程很繁複,需使用小火慢慢的將魚肉炒乾,非常耗時,所以手工炒魚鬆的技術,在台灣越來越罕見,但是新住民媽媽們仍不厭其煩的練習,可以看到台灣特有的文化傳承在外籍配偶身上,激蕩出不一樣的火花!這麼一來東石鄉產銷失衡的鯛魚,不但能拿來製成保存期限更長的魚鬆,也讓新住民媽媽們的職涯開啟另一扇窗。
 
古孟玄也提到,在信義房屋大家常常說「住在有人關心的地方最幸福」,不管是台灣人還是新住民,只要增加彼此之間的互動交流,就能形成一股正面力量,最後擴散到全台,讓「家在台灣」成為大家的驕傲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