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在購屋前應該審慎思考,屋內實際使用坪數是否足夠、額外的公共設施是否真的是有需求。 MyGoNews房地產新聞 房地稅務
消費者在購屋前應該審慎思考,屋內實際使用坪數是否足夠、額外的公共設施是否真的是有需求。
新聞摘要
  • 5樓公寓的公設比大約為8%~13%。
  • 7樓電梯住宅大約是16%~20%。
  • 12樓至20樓的電梯華廈公設比約在21~26%之間。
【MygoNews林承志/台北報導】房價節節上漲,尤其以大台北地區漲勢最為兇猛,寸土寸金的土地,也使得越來越多購屋族,對於自己所購買的房子其中屬於住戶私有的坪數也越來越錙銖必較,以台北市中古屋每坪均價55萬來說,每多1坪公設面積就會增加55萬的購屋成本,因此消費者在購屋前應該審慎思考,屋內實際使用坪數是否足夠、額外的公共設施是否真的是有需求,以免增加自己不必要的成本負擔。

台灣房屋智庫市場經理劉志雄表示,近年來消費者購屋越來越重視公設比,除房價考量外,還有就是公共設施面積所佔的比重日趨增加,因為許多建案設計強調氣派宏偉或是休閒機能,通常都會有交誼廳、健身房、游泳池等設施,加上公部門允許建商登記產權的公共設施項目也越來越多,都是造成公共設施面積所佔的比重日趨增加的原因,而民眾怕買到「虛的坪數」,都會多方詢問了解公設比。

公設比應該多少才合理?不同種類商品有不同的公設比合理範圍,一般而言,樓層愈高,公設比也愈高,例如5樓公寓的公設比大約為8%~13%,7樓電梯住宅大約是16%~20%,12樓至20樓的電梯華廈公設比約在21~26%之間,但90年以後之新大樓與豪宅公設比均超過30%以上。

劉志雄指出,公設比的高低並沒有一定的好壞與否,端視消費者本身的需求,因為公設比高的房屋,可以滿足住戶休閒、社交聯誼等需求,但如果鮮少使用這些公共設施,只是徒增購屋成本,並還要支付後續的維護費用,那就得不償失了,相對的,公設比低的房子,實際屬於住戶私有的坪數比例比較多,但可能沒有電梯、沒有管理員,所以各有利弊得失,因此在買屋前消費者應先確認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公設比,不要陷入公設比的迷失,也是比較理性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