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賣地的作法美其名為活化利用,但實質上就是「變賣求現」,是敗家的行為。 MyGoNews房地產新聞 市場快訊
現在賣地的作法美其名為活化利用,但實質上就是「變賣求現」,是敗家的行為。
新聞摘要
  • 公有土地為全民資產,其本質為促進公共利益,不應以任何理由或形式予以私有化。
  • 善用小面積、分散化的公有土地,更能促進都市生活的品質,更貼近一般人的日常生活。
  • 「不動產稅制改革」才是財政困境的根本解決之道。
【MyGoNews林承志/台北報導】政府正在研擬將台北市和新北市500坪以下國有地解禁標售,並廣徵建商、房仲、代銷等產業公會的意見。社會住宅推動聯盟表示,消息一出,所有建商齊聲拍手叫好,學者及公民團體則大力撻伐,四大理由反對國有地標售解禁。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指出,公有土地為全民資產,其本質為促進公共利益,不應以任何理由或形式予以私有化。財政部也許自認沒有統籌經營國土的能力,但應為國家資產把關,仔細評估每筆土地的利用為社會帶來什麼好處。現在賣地的作法美其名為活化利用,但實質上就是「變賣求現」,是敗家的行為,讓其他部會有施政需求時沒有土地資源可用。開發商花大筆鈔票買了土地,只會想辦法把利潤最大化,多蓋幾戶豪宅,不會思考任何公共利益 。活化有各種方式,但直接標售是最差勁且愚蠢的作法。

此外,財政部要解禁小面積土地的標售,意思是說小面積的土地沒有用處。但我們認為,小面積的公有土地具有大地塊無法取代的功能。例如,兒童遊戲場,要讓社區居民帶幼童散步過去親近使用;分散化的社會住宅,自然而然和一般社區混居;在地化的社福設施,讓家庭可以方便接送老人或兒童往返;許多社福團體亦正苦於找不到合適的空間來進行福利服務。這些各地都需要的設施,由小面積的公有土地來提供會更加適合。我們甚至要說,善用小面積、分散化的公有土地,更能促進都市生活的品質,更貼近一般人的日常生活。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表示,財政部透過媒體拋出解禁的風向球,並正式發文詢問建商、仲介、代銷、建築師等公會的意見,最後得到「只有」建築師公會反對解禁的結論 (報載財政部還對建築師公會的反對「感到意外」)。我們才該訝異的是,為何集中詢問房地產業公會,而捨棄學者專家、公民團體以及一般大眾的意見?標售國有地絕不只是一個「房地產業」政策,而涉及整體土地利用、都市未來發展、公益設施提供,是非常廣泛的議題。財政部排除其他專業的剛愎自用作法,不但讓人懷疑心中早已預設結果,更窄化了國有土地議題,損害民主社會的公民參與機制。

至於,財政部擬透過賣地來彌補財政缺口。但事實上,賣地收入對財政缺口而言是杯水車薪。根據財政部自己公布的統計年報,全國「公有非公用財產」的總值,彌補不了過去兩年的財政短絀 。我們呼籲,「不動產稅制改革」才是財政困境的根本解決之道。現在房地產財團及炒房大戶賺取暴利,繳交超低稅負,財政部長對此的評價竟是「台灣人幸福不對嗎?」。財政部目前賣地的作法等於再次助漲房價,建商財團的確很幸福,但平民百姓會在部長的錯誤政策下苦一輩子。

因此,社會住宅推動聯盟發出嚴正訴求:1. 全面禁止公有土地以任何形式標售,不論其名稱為國有土地、市有土地、縣有土地、鄉鎮市有土地或國營事業土地。2. 立即研擬從公共利益出發的公有土地政策,確立公有土地優先用於各類公益設施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