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陳菊要打造高雄成為國際宜居城市 MyGoNews房地產新聞 區域情報
市長陳菊要打造高雄成為國際宜居城市
新聞摘要
  • 跨國合作研究高雄厝,生產本土化建築環境知識-工務局加強城市建設計畫與國際互動
【MyGoNews蕭又安/綜合報導】高雄市府推動高雄厝計畫結合在地學校與國際技術進行交流,透過研究高雄的氣象與都市熱島效應狀況,實測在建築物架設光電板屋頂與立體綠化時,對降低熱島影響與排碳當量,具有正面的效益。
 
工務局局長楊明州表示,縣市合併後,市長陳菊要打造高雄成為國際宜居城市,不僅在2013年成功舉辦亞太城市高峰會,與會國際城市代表認為,城市間需要與各級政府相互合作,才能共同創造有效的治理架構。該局為推動城市建設與永續發展國際交流事務,在2012年與國際永續建築環境促進會(iiSBE)簽署合作協議,2013年在中日交流協會見證下,與日本大阪府建築士事務所協會簽訂合作協議,加強太陽能光電、智慧綠建築等國際技術交流。
 
楊明州說,該局2014年3月再與國際永續建築環境促進會(iiSBE)、樹德科技大學共同為在該校橫山創意基地設置iiSBE亞洲交流中心進行揭牌,6月促成市府與荷蘭SB10西歐地區永續建築會議主席 Ronald Rovers簽定合作協議,要進行低碳社區營造的國際技術交流。
 
工務局建築管理處處長黃志明表示,為探討高雄厝在環境因地制宜的技術議題上,該局訂有實施計畫,補助學術單位研發屬於高雄在地的建築環境知識。其中針對市中心高樓密集地區的建築屋頂與都市環境關係補助樹德科技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進行調查研究,結果將回饋該局推動高雄厝、建築物設置太陽光電與立體綠化專案的參考。
 
樹德科技大學大研發長李彥頤說,該案由香港中文大學資深教授鄒經宇所共同主持,以降低熱島影響與排碳當量建立高雄厝整合屋頂與立面環控技術研究為主題,就是在為因應氣候變遷,幫助高雄市降低熱島影響與排碳當量,所應該形構的高雄厝整合屋頂與立面環境控制技術,尋找各種可能性與最佳的方法。
 
李彥頤指出,該調查發現值得關注的是,從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地方監測站氣象站中,分析統計近五年6月、7月、8月平均溫度最高與最低差異,2008年8月與2013年8月溫差達到0.6℃,以每年最高溫的趨勢看,可以相差到2.1℃,雖然各年稍有起伏,但大趨勢看來是逐年升溫的狀態。間接表示高雄市溫度正逐年提高中。夜間的升溫甚至還比日間多了0.2℃。
 
該調查案也針對綠屋頂施作前後溫差進行實測,並以七賢國中龍美校區為例進行實驗,就其屋頂層、輕鋼架層與下層進行測得的數據分析發現,其溫度差異可達4.5℃左右。同時也依照屋頂不同材質進行實測,其中PU材質屋頂表面溫度最高可達到47.5℃、沙地溫度最高達到45℃,草地溫度最高可到37.5℃。結果顯示溫差差異最佳為草地約6~8℃。
 
參照氣象站所測得的資料進一步分析指出,高雄市日夜間溫差最高可達到5.2℃,其中夏季平均溫差3.2℃、冬季平均溫差3.8℃。若以冷氣空調降低室內溫度的方式進行調控時,約從5月到10月,需耗費平均約10度電力(月)/㎡,平均每降低室溫1度即需多排碳8kg(月)/㎡。
 
另外亦以一實驗建築及透天厝3樓做為試算案例的綜合比較後,推算無架設光電板屋頂的建築,以每日使用5小時冷氣計算,以全市306,313棟7層以上大樓頂樓住戶一年的總排碳量計,相當於288,804噸,反而有架設光電的屋頂,具有室內降溫的效果可達2~3℃,日使用冷氣的時間只要2.5個小時,年排碳量可降至144,404噸之多。
 
因此,若以透天厝房間數的需求以平均每戶需要4台冷氣計算,如果全市透天厝均未架設光電屋頂計算,則全市年排碳量高達1,724,292噸,反觀架設有光電屋頂者,則年排碳量可以降低為862,146噸以上。
 
研究顯示,當高雄市的氣候已朝向高溫發展的熱島效應的趨勢現象時,架設光電板屋頂與草坪植栽的高雄厝綠建築,對降低熱島影響與排碳當量,具有正面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