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設攸關社區質感 應注意永久性與使用性

動象國際室內裝修總經理譚精忠表示,好的公設規劃應從消費者角度出發

【MyGoNews 林承志/台北報導】現代大樓建案,公設比30%以上的個案比比皆是,也就是說,消費者花1000萬買屋,其中就有300萬買了公共設施。但建商提供的公設真的有這樣的價值嗎?消費者不可不注意。動象國際室內裝修總經理譚精忠表示,好的公設規劃應從消費者角度出發,且建商必須捨棄公設僅是裝修美化的心態,從永久使用的觀點出發,才能型塑出公共設施空間的價值。

譚精忠表示,過去多數建商對於公共設施裝修的觀點多停留在美觀就好,且公設裝修多在交屋前,工程期短,對材料的取材也不甚注重,導致公設的使用年限不長,設計師空有再好的想法也難以長存於社區。如門廳為社區整體精神的意象表達之處,若門廳擺設僅3、5年就損壞,管委會若隨意更動裝修,當初的設計精神也將隨之蕩然無存。

此外,設計師也必須跳脫出自身的框架,從消費者角度出發,才能提供社區使用民眾最合宜的空間。譚精忠以目前正在規劃的「都峰苑」為例,1樓結構板高度為7米,他就要求建商至少得留6米空間供消費者使用與設計,他表示,不少建商規劃時不用心,導致管線空間需求大增,有時甚至會多浪費80~100公分的高度,如此,原本的6米挑高門廳,頓時就只剩5米,整體壓迫感也就因此提昇。

也因為大廳為整體社區的精神意象,譚精忠也指出,部份社區喜好將交誼空間設置在大廳,但他認為,此舉將讓大廳因人來人往而顯得吵雜,因為人是最難掌控的元件,無論聲音、穿著等,皆會對整體空間產生干擾。他建議若有足夠空間,大廳應盡量保持空曠,讓整體空間的儀式性提昇,至於,人性空間則可移至後方,對於社區質感也能有所提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