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昇沛認為,台北市目前正在體質上的轉變,所以房價跳脫以往的經驗,雖然目前政府打房的聲浪高,但應可以視為短期的衝擊,長期仍然具有投資價值。

【MyGoNews 林承志/台北報導】台灣房市在2011年同時遭遇到ECFA利多與奢侈稅利空,兩項前所未見的重大衝擊,牽動台灣房市的漲跌。香港於1997年經歷地產泡沫化危機,2003年因簽訂CEPA,房市再度起飛,2010年位對抗炒房課徵印花稅,這些年來,香港房價走勢何為?或許,可當作台灣房市的借鏡。

淡大教授莊孟翰整理香港房市泡沫化經驗,1970年代李嘉誠、包玉剛等工商巨擘紛紛投資房地產,香港十大房地產公司先後公開上市,加以日本、東南亞和澳大利亞的資金蜂擁而入,導致房價、地價急劇上升。

短短10年不到,1981年就成為僅次於日本的全世界最高房價地區。1984~1997年,房價年平均成長率超過20%。中環、尖沙咀等中心區域每平方公尺房價高達10幾萬港元,黃金地段寫字樓更高達每平方公尺20萬港元之歷史天價,香港高端住宅均價於1997年Q2達到歷史新高。

不過,香港房市隨即遭受泡沫化打擊,2003年Q2高端住宅每平方米均價,相較高點時已跌幅超過5成,同年中國與香港簽訂CEPA並啟動陸客個人遊,帶動香港景氣與房市產市場雙雙走揚。到2010年Q3香港高端住宅每平方米均價已達到23萬港元,漲幅為281%,香港政府啟動印花稅打房。

高力國際不動產投資部副總裁柯昇沛表示,以國際經驗來看,香港課徵印花稅,房價卻沒有向下修正,反而因為市場供給下降,房價還是硬挺挺撐住,新加坡也是打房政策一籮筐,但是仍壓不住資金潮的流入,但是新加坡大多國民是住在組屋,因此對於房價飆升影響不大。

柯昇沛認為,台北市目前正在體質上的轉變,所以房價跳脫以往的經驗,尤其是豪宅、商用不動產類型的產品,因為受惠兩岸逐漸開放,所以企業、回流的台商對於A級商辦、商辦仍然具有高度的興趣,雖然目前政府打房的聲浪高,但應可以視為短期的衝擊,長期仍然具有投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