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不同,都會區置產買房、各取所需!

「5」大不同,都會區置產買房、各取所需!

【MyGoNews廖賢龍/台北報導】根據政府最新統計資料,2011年4月五大都會區的社會增加率【(遷入-遷出)/人口數 × 100‰】,以台北市0.83‰居冠,往下依序是台中市的0.28‰、新北市的0.26‰、桃園縣的0.14‰及高雄市的0.04‰。以近三年的數據來觀察,大台中市的社會增加率,除98Q3外,皆為正成長,原因可能為大台中市氣候合宜,房價合宜,城市居住品質不錯,故遷入的人口為正成長。

台北市從2008年第二季開始,連9季的社會增加率都是負成長,直到2010年第三季起,才回升為2.04‰;太平洋房屋認為,此現象有可能是因為,台北市的房價較高,在「台北居,大不易」的情況下,加上鄰近外圍城市,交通可及性提高,購屋者往外圍的新北市或桃園置產,才會造成桃園縣在99年第二季的社會增加率高達16.25‰。尤其桃園縣房價較北市便宜,以相同代價,可買到透天式較大空間,所以引起特定購屋者的青睞。

新北市除2010年第2季以外,社會增加率皆為正成長,說明了新北市為北市鄰近城市,房價平均而言,皆低於北市,約為其一半的價格,故歷年來,人口移入,表現成長。桃園縣除了2010第3季及2010年第4季外,其他的社會增加率亦皆為正數,探究其理由大致同新北市。

依照政府統計的遷入遷出人口數及社會增加率來看,人口從台北市移至北市以外都會區的情勢愈趨明顯,但購屋者在選擇投資標的時,除了知道台北市與台北市以外都會區的房價行情外,也要了解在這不同都會區置產的特色與差異。太平洋房屋整理出5大不同,提供給購屋者作為置產投資前的參考。

1、 台北市房產,抗跌性高
台北市由於就業機會多、生活機能完善,交通便利,在土地供給有限之下,需求多,房價水準自然高居不下,但相對的抗跌性也高,不像台北市以外都會區,有時容易受某些因素影響,出現波動的現象,台北市的房價變動,遠較台北市以外都會區來的穩定。

 

2、台北市以外都會區置產,需考量通勤時間及成本
投資台北市以外都會區房產時,交通便利與否絕對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購屋者(尤其是自住型的買家)最好在上下班的尖峰時段,親自試乘一趟,並計算每月通勤費用,這樣才能清楚了解到台北市上班的通勤時間與成本,若要接送小孩上學,也要一併列入考慮及計算範圍。

3、台北市房屋平均屋齡較高
台北市因開發早,市場上多為二、三十年以上屋齡的中古屋,而屋齡愈高,維護成本也愈高,不只電線線路要更新為宜,漏水、壁癌等問題發生機率也較大,零零總總加起來,購屋者通常必須另外付出一筆金額不小的裝潢維修費用,當然,若所置產的標的為公寓,土地持分高,即使房屋折舊價值高,房產總價仍有一定水準。

4、新房子社區或大廈管理較好
以前公寓大廈管理觀念尚未普及,因此老房子常會出現樓梯間佔用等管理問題;目前在法令的要求下,現在許多新房子社區或大廈,皆成立了管委會,因此不管在台北市或台北市以外都會區,只要是設有管委會的社區或大廈,因管理較佳,連帶也提升了房產的價值。

5、台北市以外都會區,綠地多,空氣較佳
若考量養老需要,年紀大的人,往台北市以外都會區遷移,因其綠地多,空氣較佳,除了空氣品質好外,活動空間及視野也具有一定的水準,也可列入個人需求考量。

太平洋房屋提醒購屋者,在有限的預算下,住小一點的房子,可享受住在台北市的便利及抗跌的好處,亦或是以時間換取空間,擁有台北市以外都會區較為寬敞、舒適的居住空間;可參考上述的5大提醒,購屋者便可依自身需求,決定出置產的區位,在不同都會區,買到屬於自己合宜居住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