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菊:打造「宜居高雄」

陳菊市長的「宜居高雄」規劃裡,她認為一定要做到(1)更安全、(2)更健康、(3)更富足

【MyGoNews衷柏宣/專題報導】高雄市長陳菊很有自信也態度堅定的說:「將高雄打造成一座『宜於人居』的城市,這個方向沒有改變,而且要更努力實踐。我要透過區域治理的實踐,讓宜居高雄的目標得以落實,讓市政建設的成果,回歸到市民最基本的關懷。」

宜居高雄 陳菊有信心

在陳菊市長的「宜居高雄」規劃裡,她認為一定要做到(1)更安全、(2)更健康、(3)更富足,大高雄將凝聚為一個緊密的經濟體,在土地利用、就業創造上,作更完整、更全盤的規劃。「我也要強調,拼招商、拼產業,是要把高雄帶往未來。」未來大高雄的產業發展要達到產業轉型、提升,配合大高雄既有的金屬工業,再加上綠能科技、遊艇產業的先後天優勢,為高雄未來一百年的產業基礎打底。對於整個高雄未來國際城市架構發展,在陳菊市長心中是有張很清楚的藍圖。

一個城市發展,公共建設最重要,因為這是吸引國際目光、吸引投資資金進駐最清楚標的,所以,在高雄城市開發上,陳菊主張是「產業高雄,擴大繁榮」8個字。根據統計,高雄港貨運量成長12%,旅客人數成長達20%,小港機場的旅客及貨運也分別成長12%與19%。「高雄前景看好,高市府也已準備好,對高雄產業發展做出完整規劃,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陳菊很有信心的這麼表示。
陳菊:打造「宜居高雄」

 



3大產業競爭力軸線 帶動高雄

所以,規劃了高雄3大產業競爭力軸線,由北至南,分別是「科技創新走廊」、「文創經貿特區」及「自由貿易運籌中心」(圖1),預計為大高雄新增4498公頃的產業用地。

除了可以解決產業腹地不足的問題,也擴大了企業來高雄投資的規模與意願(圖2),為大高雄打下長久發展基礎,而這麼多的企業在高雄投資,對於區域內經濟就會產生帶動作用,對於住房的需求自然會提升,當然,企業主進駐高雄之後,對於區域豪宅的需求度也跟著提高。

6大運轉中心 打造30分鐘生活圈

陳菊:打造「宜居高雄」

為均衡各區發展,便利區域間往來,正在建置6大運轉中心,分別是一港、兩站、三山,達成各區域與都會區之間30分鐘生活圈的實現。」

城市產業發展必須搭配著順暢的交通動線,陳菊說:「對於大高雄的市政建設,我採取『宏觀規劃,城鄉兼顧』策略。在交通部分,為均衡各區發展,便利區域間往來,正在建置6大運轉中心(圖3),分別是一港、兩站、三山,達成各區域與都會區之間30分鐘生活圈的實現。」

陳菊表示,因為過去幾十年不當資源配置策略,城鄉存在著強烈不均,所以,「我的第一要務,是要為高雄爭取充份的資源,同時,也要讓軟硬體資源逐步且同步地落實在整個大高雄,讓各個區域具有相同發展契機。」 對於提升高雄躋身國際城市的位階,陳菊有很高、很強烈的使命感,高雄在各項公共建設搭配下,必然持續的「向上發展」。

高雄3大產業競爭力軸線,將創造4498公頃產業用地

科技創新走廊--從路竹、岡山延伸至橋頭新市鎮,包含高雄科學園區、本洲工業區、高雄智慧學園,將建構產學平台,引進國家級研發中心,發展光電、太陽能、生技醫療產業以及金屬加工業。

文創經貿特區--以高雄港舊港區為核心,往捷運沿線延伸,從橋頭糖廠、左營眷村、駁二特區,再到衛武營及大東,串連成文創十字軸。在2013到2015年間,世貿會展中心、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旅運大樓等建築陸續完工,而台鐵高雄港站都市更新再開發案也在本區,是最精華的港邊水岸土地,1~22號碼頭港灣轉型與文創產業正在此區蓬勃發展。

自由貿易運籌中心--從高雄港二港口出發,透過國道七號串連,沿線林園、大坪頂以及仁大工業區成為自由貿易運籌中心,以「台灣高雄製造」的品牌優勢,吸引外商、台商投資設立品牌基地,並打造遊艇製造專區。遊艇製造專區已與23家廠商簽署投資意向書,完成市港大道的開通,打開二港口聯外交通動脈,國道7號計畫更將於2017年完成,完成建構整個港區貨櫃車高架路網。

高雄招商引資創造投資友善環境----高雄成功吸引57件重大指標性投資金額共計新台幣1161億元,包含:
● 日月光K12與新購大樓投資案共180億
● COSTCO投資12億興建北高雄店
● 綠能科技投資58億在南科高雄園區進行擴廠計劃
● 台電投資16億,在永安鹽灘地打造太陽能發電廠
● 鈺創科技及西基(CG)電腦動畫進駐高軟
● 華夏公司在林園擴建PVC新廠投資案
● SCET投資高雄育成團隊開發原創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