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地質防災資訊,提升高雄都市防災技術-高雄市工務局推動建築工程零災害 MyGoNews房地產新聞 區域情報
整合地質防災資訊,提升高雄都市防災技術-高雄市工務局推動建築工程零災害
新聞摘要
  • 整合地質防災資訊,提升高雄都市防災技術-高雄市工務局推動建築工程零災害
【MyGoNews林湘慈/綜合報導】高雄市近年來因容積移轉獎勵等,建築物規模越大型化、量體高層化及基礎深層化,已然成為事實與趨勢,各項工程建設也將面臨多樣的地質災害問題。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近日完成大高雄地質調查,市府工務局將加強與該所合作,交換整合地質資料與防災資訊,提升建築施工與都市防災技術。
 
工務局局長楊明州表示,因應縣市合併後幅員遼闊,市長陳菊在市政會議即要求市府團隊要加強防災、公共安全、經濟、人口成長等四大面向,打造大高雄成為一個安全防災的國際都會。
 
楊明州表示,縣市合併後管轄區擴增為2,947平方公里,轄區東邊有3000公尺以上陡峭的高山,西臨台灣海峽,在極端氣候的衝擊下,將面臨多樣型式的地質災害,尤其莫拉克風災後,高雄地區又發生數次規模5以上地震,各項工程建設可能因為地質資訊不足,導致工程災害發生,希望公私部門能一同重視坡地災害、海岸線受侵蝕、斷層與地震災害、海嘯、地下工程災害等課題。
 
楊明州說,該局負責施工管理,有高雄地區地質鑽探及地質災害資料,未來計畫與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等相關單位合作,整合地質防災資訊,提升高雄都市防災技術,建立政府防災資訊共享的目標。
 
工務局建管處處長黃志明表示,近年來鐵路地下化工程施工及民間建築地下工程曾發生週邊坍塌損鄰事件,經專家查證與高雄都會區地質軟弱、地下水位高、地下水鹹化、潮汐落差等地質環境因素有關,希望未來開發單位要加強環境地質的調查與公共安全的維護。
 
黃志明表示,目前高雄地區有2800多處建築工地,為有效管理建築工地,減少損鄰事件發生,針對樓高15樓以上、高度50公尺以上,或地下開挖二層、8公尺以下的建築工地,於開工前由市府邀集相關專業公會、學校、業界及市府勞工局等專家召開施工計畫諮詢會議,承造人專任工程人員、工地負責人、監造建築師必須到場說明,由專家與業者就地質狀況、水文條件及施工工法等專業技術進行雙向溝通,提供專業意見,以減少損鄰工安災害發生風險。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教授沈茂松表示,高雄市都會區捷運施工、河川護岸施工,大樓興建地下室開挖損鄰事件不斷發生,在都市土地成本日益高漲,容積率也高,大樓地下室越挖越深,在地質多變的地盤開發,損鄰的事件就會越多,市政府工務局非常重視大樓興建地下室開挖的施工管理,透過相關的技術研討,以及在地學校、相關專業公會協助,建築物的施工技術與安全將能受到保障。
 
沈茂松說,工務局有成立施工計畫諮詢委員會,由高雄在地的專業公會及富有工程經驗的專家學者組成,共同來審查大樓興建地下室開挖前施工計畫的相關技術性問題,並且不定期到工地督察,遇有工程施工等相關問題時,委員也會協助提供處理意見,這種結合產、官、學為民服務的制度是市府工務局貼心的作為。
 
工務局說,根據科學研究文獻指出,以全球氣候變遷趨勢及高雄地質生成的歷史環境研判,台灣地處歐亞大陸與菲律賓板塊交接處,台灣東邊菲律賓板塊每年以8公分速度向西北移動,而1萬8千年來海平面已上升約120公尺,雖然高雄地區並無發生大地震的史料記載,但呼籲市民及相關產業仍需有防範地震、海嘯等天然災害的危機意識及防範體系。
 
工務局強調,高雄地區地質環境因為靠近海邊地下水位高、山區地層容易受災害侵蝕或有盲斷層等很多因素,有鑑於建築工程工地損鄰事件仍偶有發生,請建築及營造業者,不要存有僥倖的心態,工程規劃設計階段務必建立完整的地質調查資料,採用適當的施工工法,承造人專任工程人員、工地負責人及監造建築師務必確實做好工地督導與施工管理,該局會嚴格把關施工計畫書審查、加強工地巡查,期望能達到建築工程零災害的目標。
 
工務局表示,為加強對市民服務,如果各社區建築務有相關房屋安全等問題,可在每週三上午10時至12時到市府四維行政中心5樓工務局建管處,有土木技師、建築師、結構技師等專業技師提供免費諮詢服務,請有需要的民眾可以多多利用,確保大家住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