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等級有學問!免震〉制震〉耐震,專訪│鉅佳工程結構技師洪維良 MyGoNews房地產新聞 專題報導
抗震等級有學問!免震〉制震〉耐震,專訪│鉅佳工程結構技師洪維良
新聞摘要
  • 抗震等級有學問!免震〉制震〉耐震,專訪│鉅佳工程結構技師洪維良
 
【MyGoNews方暮晨/綜合報導】建築結構抗震分為耐震、制震、免震。九二一地震後,申照核准的建築都稱為「耐震」,往上再高一級的則是「制震」,最高檔的安全宅則是「免震」,這三者差別是「免震可以做到中震不修,其他兩種都會有建築損壞隱憂。」
 
台灣知名的「免震」建築包括慈濟醫院、北市防災應變中心,北市頂級豪宅「陶朱隱園」、信義聯勤「One Park Taipei」也採「免震」設計,這種建築是在地面和建築物之間,加入橡膠彈性墊或摩擦滑動承重座等,如同在房子底下加了一個大彈簧,降低振動強度,達到「你震我不震」。
 
抗震等級!免震〉制震〉耐震
 
 
鉅佳工程結構技師洪維良表示,建築結構以防震能力來區別,抗震的等級是免震>制震>耐震,5到6級地震發生時,耐震、抗震建築物可能出現「樑裂損」,這是結構設計削減地震波能量的必然現象,但是,柱不能壞。所以,這類建築中級地震後麻煩是「會壞、要修」,但是,修復是一件很龐大工程,唯有免震建築可以在5到6級地震來襲後安然無恙(表1、表2)。
 
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結構技師洪維良表示,依現在建築技術規則所蓋的房子,最基本的都屬於「耐震」建築,以大台北盆地來看,標準建築物的抗震係數是0.24G,制震建築的抗震係數必須≧0.24G,免震則是必須達到0.32G以上的抗震係數。他指出,一般「耐震」建築簡單說就是「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即便加了制震,大震來襲依舊損傷
 
 
至於耐震建築的「加強版」則是「制震」建築,一般作法是鋼筋多加一點、水泥磅數用高一點、柱子做大支一點,甚至裝置制震的阻尼器,就可以越過0.24G的抗震係數,達到0.25G或0.26G的抗震係數,可以號稱「抗震6級」幫助銷售(其實只是抗6級地震的最初階),對於消費者感覺好像是「抗震高一級、安全高一等」,洪維良結構技師指出,耐震建築碰到中度地震「樑會受損」,制震因為有加阻尼器,面對中震先由阻尼器承受地震波,讓阻尼器先受損,減少對建築樑的破壞(但並不是絕對),阻尼器的損壞修復,比起樑損壞再修復來得更簡單一些。
 
建築安全結構最高等級就是「免震」
 
 
洪維良結構技師說明,建築在地震來臨時會損壞,主要是因建築物搖晃幅度過大,「樑」必須以「破損」方式抵減地震能量,耐震、制震的建築,碰到中級以上的地震,建築都會損壞,只是程度上差異罷了。但是,免震則是在建築本體中,加個「免震層」裝置免震墊,當同等級地震來臨時,能夠大幅降低建築物本身搖晃幅度,當建築物不會搖(或僅輕微搖晃),就無所謂損壞修復困擾與危險。他以新北市中和區「忻揚馥群」建案的免震設備為例,在2到3樓之間設置「免震層」,採用17座日本普利司通LRB鉛心積層橡膠免震墊,並且再搭配6個瑞士mageba液流黏滯阻尼器,以「免震+制震」雙安全系統,大幅度地提昇了居家建築安全性以及高度舒適性。抗震係數高達0.32G,做到中震以上「建築不會壞」的程度。這樣的抗震結構與北市防災應變中心同等級。
 
忻揚馥群「免震+制震」雙安全系統
 
 
在建築法規中,免震建築屬於「特殊結構」,除了規範要求更嚴格,還必須經過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結構外審,經過1次書面審查、3次會議審核,才可取得建築執照,等於是在國家標準規範更上層樓建築產品。因此「免震」是建築結構安全領域中最優的產品。洪維良結構技師說:「『忻揚馥群』配備駐場結構工程師,現場勘驗檢核每一個樑、柱、版的結構工項,都必須符合要求,才會讓後續工程繼續進行,讓施工完整達成建築結構設計的要求。」他說:「建築業者願意花大成本興建,加入免震、制震設備,並由結構技師全程監控,這都是住戶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