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宗南

袁宗南卻表示,目前台灣有太多建築照明設計已超越實際需求,達到「Over Design」的程度,過度的照明設計相互爭輝,讓深夜的都市住宅區成了巨型檳榔攤比賽用地。

【MyGoNews 林承志/台北報導】隨著台灣建築走向精緻美學,住宅空間規劃也朝向多元分工發展,分為建築、結構、室內設計、景觀設計、照明設計等,其中燈光設計更是現代建築不可或缺的重點項目。不過,京奧鳥巢、世博台灣館的燈光設計師袁宗南卻表示,目前台灣有太多建築照明設計已超越實際需求,達到「Over Design」的程度,過度的照明設計相互爭輝,讓深夜的都市住宅區成了巨型檳榔攤比賽用地,不僅耗電,更忽略了「人」的尺度,對實際居住者造成困擾。

「建築照明設計,不是要比美!」袁宗南說,大家閃來閃去,變成點燈競賽,意義並不大。為了建築物夜間美觀,建商、照明設計師不惜成本,盡可能加裝各式燈具,美了建築物,卻讓住宅區成了不夜城,公共電費也因燈具的大量使用而遽增,實際上,當建商房子銷售完畢,不再補助電費後,住戶也多會為了省錢,選擇根本不再開燈。

這就是目前台灣照明設計師的悲哀,作品壽命僅有短短兩年,袁宗南開玩笑的說,作品完成後還要趕快拍照,不然就看不到了。

台灣建築從早期能住就好,到現在追求建築美感,其過程就如同,一開始吃的是會飽就好的自助餐,進化到追求精緻的buffet,廚師、消費者對於菜色的精緻度、變化度越來越要求,也形成目前市場上產品多有過度包裝的現象,走向「華而不實」。

從過度包裝的亂象中反思,袁宗南認為,建築照明最根本的依歸仍是「人」的尺度。建物照明計畫應配合人的節奏,決定光的多寡,人越多,光越多;人越少,光越少。如此才能逆轉無止盡的耗電造成的高電費成本,其實,「節能也是一種優雅」。

袁宗南以正在規劃中的「都峰苑」為例,照明計畫就以電腦系統控制,分為多重開關,依照不同時段照亮不同空間。他指出,都峰苑位於新莊副都心捷運站與中心商業區廊道間,日落時分下班回家的人潮,建築物旁川流不息,此時,建物騎樓部份打出如夕陽般溫暖的2500K色溫光芒,形成1道光廊,迎接回家的人群。

當夜色漸深,建築主體的照明運用如彩雲交疊般2700K色溫,在光與影的交錯中型塑出建物夜間美感,至於,建物天際線則照出3000K色溫的明亮光源,展現建物的地標性與獨特性,在遠方就為返家的住戶指引出回家的方向。

當住戶逐漸返家,建築主體部份光源就開始依次關閉,避免對住戶生活造成影響。深夜時分,建物照明僅保留天際線與門廳、家徽等必要光源,其餘全都關閉,讓深夜返家的住戶,感受到家仍然期待他回來的溫暖。

全套照明設備由電腦依計劃開啟、關閉,隨著春夏秋冬四季調控,避免人為因素虛耗電力,粗估住戶每月每坪照明計畫電費僅1.4元。袁宗南說,次世代的照明計畫應走向節能,且不僅低耗能,更能有高實用性,這樣才是好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