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摘要
  • 經紀機構市場份額、絕對成交量“雙降”,面臨更艱難生存環境。
  • 前三家經紀機構市場份額超一半,中小機構生存更艱難。
  • 2011年再現2008年“關店潮”,7成以上為中小經紀機構。

2011年北京二手經紀機構關閉門店1400餘家

【MyGoNews廖賢龍/ 台北報導】隨著中國二手房成交量歷年來不斷上漲,一線城市二手房成交主導地位明確,二、三線城市二手房市場成交逐漸活躍,以二手房成交為主導的經紀機構快速發展。但是2011年限購開始向全中國蔓延,主要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量都遭遇驟減,總體降幅達50%以上。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中國目前大約有6萬個二手經紀門店,根據成交量縮水程度以及正常的運營成本,保守估計當前全年店均虧損5萬元,預計整個行業共虧損30億元現金流,可謂面臨嚴峻的生存考驗。北京市二手房由於在2009年快速增長,經紀機構門店一度擴張至6000家以上,2011年成交大幅下降後,整個行業陷入生存困境。

受調控影響,2011年北京市二手房成交量大幅縮水,導致經紀機構成交量驟減,形成市場份額和成交量雙將的情況。2011年二手房經紀行業的份額下降至72.4%,與2010年相比降幅達3個百分點,絕對成交量與2010年相比大約下降了50%,與2009年成交相比減少9萬套左右,相當於2011年10個月二手房住宅成交總量。

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認為,從2010年以來,幾乎長達兩年的調控環境下,經紀機構的生存環境每況愈下,甚至可比2008年的生存狀態。相比於2008年經紀機構的生存困境來看,2011年面臨的生存困境更加艱難。主要在於2008年低迷期過後,2009年市場成交量大增,但是從當前的趨勢來看,2012年限購仍將繼續,成交量難再現2009年時期的反彈力度。因此仲介行業生存壓力更大。

 



據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2011年排名前3 名的經紀機構成交占比是51.5%,超過一半,比2010年上漲3.8個百分點;排名10名之後的二手房經紀機構成交占比僅為35.7%。與2010年相比大約下降4個百分點。其中排名第一的鏈家地產市場份額占比達到了36.5%,也是近幾年份額最高值。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認為,與其他城市相比,北京市經紀行業品牌集中化特徵更加突出,其他的一線城市中,如上海,前三名二手房經紀機構占比不足市場的20%。在尤其是在市場低迷時期,行業中品牌效應更加明顯,這種品牌效應將會導致中小經紀機構的生存狀況更為艱難。

2011年低迷成交狀態之下,2011年單店月均成交不足1.5套,按照當前平均成交總價200萬計算,費率按照當前全市實際水準2%計算,每月買賣成交僅能獲利5.6萬元。此外,2011年8月底,買賣代理收費費率從2.5%下調至2%。對於二手房經紀機構可謂是雪上加霜。在當前盈利明顯減少的狀態之下,相比於大品牌經紀機構,中小經紀機構的生存壓力更大而被迫關店止虧,市場再現2008年關店潮。2011年北京經紀機構共關店約1400家,超7成為中小經紀機構。此外,不僅是北京,其他一線城市也同樣出現關店潮,甚至出現部分大品牌經紀機構關店,或者全國性品牌直接完全撤出某個城市所有門店。

在艱難的生存環境之下,各二手房經紀機構開始拓展自身業務,尋找其它的方式來促進企業的發展。如「一二手房聯動」,不少二手房經紀機構將公司的業務範圍拓展至一手房代理業務,希望能夠通過一手房代理業務來實現增收。因此「一二手房聯動」很難扭轉整個經紀機構的困局,僅適合個別運作能力較強的經紀機構。此外,部分經紀機構將重點業務轉向租賃市場,而將二手房交易市場放在次要位置。對於一些小仲介來說,不失為一種增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