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國際城市」定位鮮明,房價「漣漪效應」產生

台北「國際城市」定位鮮明,房價「漣漪效應」產生

【MyGoNews方暮晨/綜合報導】 台北市朝向國際城市架構發展,「城市開放」的國際共生概念,讓台北市的國際能見度開始逐漸提高,房地產業者表示,台北的城市形象已經開始與國際重點城市比較,松山機場已經成為國際機場,與虹橋、羽田等機場直航,把台北市納入國際2小時生活圈,尤其在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簽署後,台北市未來的產業發展必定不可限量。此外,捷運1年1條線通車,建構足與國際城市抗衡的交通通勤建設,這些都讓台北市的「國際城市」定位越來越鮮明。

對台北市的未來發展,市長郝龍斌說:「現在具體的規劃和建設,未來都將把台北市打造成國際第一流城市。因為,台北市不只與台灣其他城市競爭,要和國際一流城市競爭。」根據資料顯示,台北市淡水河部分經過4年活化,水質已是30年來最好,污水下水道接管率也達到100%。活化淡水河有2個主要目標,一是促進西區(尤其是大同、萬華區)老舊城市更新,二是創造親水環境,希望淡水河的活化,使得西區風華再現,並讓市民享受優雅的親水環境。

前美國總統柯林頓2010年11月到台灣訪問,他對於國際城市提到「互利共生」的概念,這也就是城市開放的觀念,所以,台北松山機場已經成為國際機場,與虹橋、羽田等機場直航,2011年還將與韓國首爾進行航班對飛,這樣的東亞生活圈通勤的概念,將把台北市納入國際2小時生活圈,這也是「國際城市」發展的必然架構。當松山機場成為國際航線節點,台北市如同打通了交通的任督二脈,台北市重回東亞黃金航圈的節點,這是讓台北市走出去、更加國際化的關鍵,透過中央及地方的齊心努力,台北市正式起飛,台灣回到東亞核心地位。

另外,在台北市政府的未來發展架構中,將建設一個科技、文化、水岸的台北城。除了擴大原有科技園區,並將建設士林、北投科技園區,未來10年的產值將達到10兆元,是現在的3 倍。在科技發展上,南軟及內科已有非常好的發展,未來將藉由台北科技走廊建立,結合南軟、內科及士林、北投科技園區,擴大科技產業的群聚效應,建設台北市成為世界科技產業的重鎮。

其實,打造北市成為「水岸、人文、科技的台北城」是市政建設的共同願景,將活化淡水河、建構文化創意產業軸帶及台北科技走廊等列為3條發展軸帶。此外,為了讓台北城市國際化,也將陸續完成台北車站雙子星計畫、大巨蛋、台北城市博物館及兒童新樂園等4座地標建設,並進行東區(信義區2處)、西區(大同區)、南區(文山區)及北區(士林區)等5處更新示範地區,期望能藉此推動城市更新及城市的永續發展。另外,台北市4座地標性建設的設計,已積極與國際知名建築師商談。藉由國際知名建築師的規劃,使這些建築「不只是地標,更是美麗的地標」。

房地產業表示,近幾年台北市發展快速,國外歸國僑胞、海外投資機構在觀察台灣房地產發展時,都把台北市的城市發展與房價,拿到國際上與相同城市進行比較,所以,「全台灣現階段房地產,也唯獨台北市有能耐開出『國際盤』的價格。」因為這些握有龐大資金的買家,不是以台灣地區的房價在看台北市,而是以亞洲地區鄰近國家的首要城市與台北市比價;當台北市的房價成為「國際盤」的價格之後,鄰近的新北市房價,自然就有條件跟進比價。

除非台北市的建設發展現在開始「停下腳步」,否則,在公共建設帶動下,在房地產比價效應之下,房地產不容易出現泡沫化的隱憂,台北地區房價將會出現「漣漪效應」,房價由中心點向外一圈一圈的擴張,一般民眾必須自己衡量購買能力屬於「房價漣漪效應」的哪一環,然後在合於自己購屋能力的區域內購屋。